碗粿,粿:音ㄍㄨㄛˇ,三聲ㄍㄨㄛˇ。又稱「碗糕」,
流行於華南、粵東、台灣等地的米食製品。
因成品置於碗內,故名。
台南市麻豆區製作的麻豆碗粿,於國道高速公路麻豆交流道附近販賣,
因料好實在,遠近馳名。 (維基百科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對麻豆出產的碗粿時有耳「聞」,
日前在因緣際會下經過了知名的「碗粿蘭」,
不禁想起幾年前家人曾特地買回來嘗鮮,吃過數次感覺不錯,
既然美食就近在咫尺,豈有不行動的道理!!
於似乎上網搜尋路線,待週末放日之時,可以伺機而動。
怎知,不查沒事,查了卻發現...
原來「阿蘭」似乎在當地人的眼中並不是首選。
這讓我想起家鄉的雞肉飯也是有所謂的觀光客愛吃,跟本地人愛吃的...
關鍵字:「阿助碗粿」
果不其然,「阿助」的人氣不亞於「阿蘭」...
好吧!
只好勉為其難的 ( ̄﹁ ̄) 把阿助也納入這次美食探索的行列。
不過既然都特地要跑道麻豆吃碗粿了,就乾脆把一些較知名的順便買來比較比較,
誰才是真正碗粿界的霸主!! ---->還是「碗粿」...
查了相關資訊,出發前除了原本就在計畫內的「碗粿蘭」、「助碗粿」
還鎖定了「裕益碗粿王」、「炎山碗粿」。
2/19 號 天氣:多雲
由於助碗粿只營業到中午,加上路況不熟悉,所以早早就要出發。
第一站:
先來到網路評價很高的「助碗粿」
位於隱蔽的市場內如果不是有記地址還真的找不太到...
地址:台南市麻豆區中正路29號
斜對面的林媽媽鍋燒意麵人氣也是很旺
早上9點多竟然就有那麼多人在吃鍋燒意麵...
不過天氣冷,來一碗熱呼呼的鍋燒意麵似乎不錯 @Q@
不過不是此行的重點,就先略過了。
第二站:
來到網路也頗負盛名的「炎山碗粿」
沒開....
地址:台南市麻豆區三民路9-10號
第三站:
觀光客首選的「阿蘭碗粿」
光看它如此客制化的設計就知道生意有多好
才早上10點,已引來不少人嘗鮮。
甚至還有專員在管理停放車輛
地址:台南市麻豆區中山路179-8 號
第四站:
號稱40年老店的「裕益碗粿王」
地址:台南市麻豆區麻口里10-6號 (其實就在碗粿蘭旁邊而已)
買齊了!!
不...還是很在意剛剛的「炎山碗粿」@Q@!!
還好在找助碗粿的時候有稍微撇到,便往回再找找看!
果不其然,
在菜市場內擺攤!
位於
地址:台南市麻豆區中正路80-37號
旁邊而已。
此時總算是買齊了!!
剩下的就是要仔細的一一品嚐了。
今日戰果:
1~2~3~4...5?6?
沒錯...在找尋炎山碗粿的時候,多了個美麗的錯誤...
也是位於菜市場內,兩家鄰近,
便...一起納入囊中了...
買的時候不覺得,
擺在一起才覺得好像有點超過...
~( ̄▽ ̄)~~( ̄▽ ̄)~~( ̄▽ ̄)~~( ̄▽ ̄)~
重點還是來品嚐看看吧!
首先先試試麻豆當地人推薦的「阿助」:
餡料十足!!
粿本身柔軟滑嫩,但柔嫩中還是吃得出它的紮實。
不愧是網友評價中的碗粿之王!
評價:85分
如果硬要說個缺點,就是一碗30實在有點貴...
另外,近來台南西門路上也開了一家「麻豆助碗粿」
原以為是分店,
據網友查證,兩家似乎沒有關聯!
接著是令我回味的「阿蘭碗粿」:
口感是軟中帶Q,
題外話,在這邊不得不提一下,
大家時常在說「軟Q」、「軟Q」,
在我認為「軟」跟「Q」是兩種不同的形容詞。 (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台立場)
「軟」:簡單的說就是硬的相反;
而「Q」呢:可以把它理解成有彈性。「有彈性」不等於「軟」吧?
就好比我們都會說「阿Q桶麵」而不會說「阿軟桶麵」... (好像有點冷
回歸正題,阿蘭碗粿是軟中帶Q,
平滑面是軟的,漸漸的吃到半圓形面就不是那麼的軟,而是帶有Q感。
相較之下,助碗粿是整體棉嫩:而阿蘭的柔中帶Q的Q感就顯的有點突兀,
但還不到減分的地步,整體而言還是給予高度肯定。
而且「觀光客」首選的阿蘭碗粿,要價卻是很平凡的「25元」,
(嘉義某知名X肉飯一碗要價50.....
光這點就可以給予高度的讚賞了!
評價:80
接著來品嚐天外飛來一碗的「明和碗粿」:
明和碗粿原本是屬於計畫外的,加上網路似乎看不到他人的推薦
一開始還頗擔心,怕會有「早知道...」的念頭,
不過翻開一看
滿滿的紅蔥頭,光用「看」的就覺得香味四溢!
不過明和的餡料集中在上半部(平滑面),下半部(圓弧面)幾乎沒什麼餡料,
而沒餡料的部分雖然有點Q,但卻有一點點點點過頭了,
也就是會讓人有點「硬」感。
總結,紅蔥頭的香味甚至贏過助,但論整體口感,
當然還是助跟阿蘭樂勝。
評價:77
緊接著來品嚐「裕益碗粿王」:
打著40年老店的名號,
特殊的是他醬料帶有點甜味,
而碗粿本身...就是我所謂的「Q過頭」,
變成要Q,不Q;要軟也不軟的尷尬碗粿...
餡料少--相較於助的內餡是肉「片」;蘭是肉「塊」:
而裕益則是零星的肉「末」。
整體而言,只能說不是我的「菜」...
不過如果論服務態度的話,裕益絕對是100分。
一進門老闆就跟你哈拉閒聊..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頭家:阿放假沒有跟女朋友去看花燈喔?
今天最後一天耶!
我: OS:我也想啊... ╰(‵皿′*)╯ 扣分!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臨走前還不忘要我幫忙宣傳!
不過很可惜的,光論口感我只能給你...
評分:60
接著開始向失而復得(!?)的「炎山碗粿」下手:
炎山整體就是屬於Q感,
但口味尚無特別好,也無特別差,算是很普通,
中規中矩的碗粿!
評分:75
最後是意外插曲的「李爽碗粿」:
說實在,名字有喜感但不討喜...
不過重要的還是他的口感!!
李爽的醬料(怎麼念起來怪怪的...),帶有點甜味,
而碗粿本身餡也是乏善可陳,吃起來雖Q,但卻不怎麼紮實,
果然還是「李爽」就好!
評分:65
綜觀以上碗粿,鄉民推薦的「助碗粿」果然有它的獨到之處,
正所謂貴也要貴的有價值。 而「阿蘭」也的確不負盛名!
「明和」算是意外中的驚喜,
而可惜的還是有許多遺珠之憾,例如「樹碗粿」、「阿全碗粿」...
恩...「美食尚未征服,同志仍須努力」!
後記:
1.下午四點多去跑步時感覺的出我肚子還有滿滿的碗粿!!
2.現在10點多,已喝了一杯優駱乳,肚子還是滿滿的碗粿!
3.恩...近年內不會碰碗粿了! (冰箱好像還一個...(°□°)
小叮嚀:請不要輕易嘗試一次吃六碗碗粿!